太保安联(太保安联是什么保险公司)

添财网 11-05 8:01 245次浏览

2017年8月5日,太保安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暨华西区域中心正式成立。至此,太保安联健康险已在上海、北京、广东和四川设立了分支机构,四家分支机构的定位不仅是负责各地的直销业务,同时也是太保安联健康险的区域中心,在太平洋保险集团的整体部署下,以合作业务的方式支持所在区域太保产险、太保寿险等太平洋保险集团旗下其他业务板块的健康险业务发展。四川分公司暨华西区域中心的设立实现了覆盖全国的四大区域中心的布局,是太保安联初步完成机构布局的最后一块拼图。

2014年底,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联手发起设立,旨在通过发挥太平洋保险集团在中国深耕多年的品牌、客户以及渠道资源优势,以及德国安联保险在健康险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抓住中国健康险市场发展的机遇。太保安联健康险作为太平洋保险集团旗下的专业健康险板块,可谓生逢其时。《国十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国健康险保费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为60%,位居各类险种首位。开业以来,太保安联健康险在太平洋保险集团的整体部署下,充分贯彻“一个太保、共同家园”的发展理念,自身致力于打造健康险的专业经营能力、持续建设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专注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产品的开发;同时,把产品销售的主要职能交给了同属太保旗下的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等兄弟公司,以实现各方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这种一个保险集团下的子公司之间创新的深度协同发展模式,在保险行业中实属罕见,开业三年来,太保安联健康险究竟做得怎么样?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于近日拜访了太保安联健康险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培坚先生。

“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开业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间,保险业务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是184%,其中,通过太保产、寿险合作渠道销售收入合计超10亿元,占到了太保安联健康险业务收入的88%,实践证明,这种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是行得通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甫一见面,孙培坚董事长就用一连串数据,回答了笔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筹备期间,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就一直在思考健康险公司的发展模式。尽管彼时整个中国的健康保险市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夜,业界也普遍看好健康保险的市场前景,然而,行业进入壁垒低、医疗费用管控难、利源单一这些问题,依然令健康险公司头疼不已,几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也都还在探索自身的商业模式。

对此,孙董事长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在筹备期与创业团队一起头脑风暴的时候,他就指出:“太保安联健康险绝对不能走行业过去的老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是没有出路的!”当年困扰筹备团队的最大问题,也是解决太保安联健康险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主要是两个问题:一、如何发挥太保安联健康险双方股东的优势;二、如何在太平洋保险集团内实现和其他板块差异化的协同发展。“想清这一问题,太保安联健康险的未来就有出路。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打传统战,通过一家一家铺设分支机构来完成全国布局,那么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会错过中国整个大健康市场的高速发展期。”

“如果不铺设机构,怎么实现健康险产品的全国销售?如何在符合现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几个区域中心实现对全国健康险客户的服务?”还没等到笔者提问,孙培坚董事长已经主动将笔者的疑惑提了出来。

而他是这么解答这些疑惑的:“当时筹备组已经认识到了,其实,太保安联健康险本身就拥有一笔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太平洋保险集团旗下的产险、寿险公司已经建设完备的销售机构和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利用这个优势,然后,要想方设法地在销售模式上有创新。”而这一创新,就是“合作业务模式”。

关于“合作业务模式”,孙培坚董事长向笔者作了详细介绍:太保安联健康险专注于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产品的开发,提供改善客户体验的各种数字化服务手段,然后把产品和服务交给太平洋保险集团旗下的产寿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产寿险公司将收到的保费大比例分保给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太保安联做好营运服务,并支付给产寿险销售费用。

正如前面所说,这种合作业务方式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太平洋保险集团长期积累下来的财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这样一来,也就解放了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使得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上。

通过这种方式,对太保产寿险来讲,新增了客户、提升了客户保障范围,也增加了自身的保费规模,而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不用铺设全国机构,却实现了覆盖全国的保费收入,开业后能够迅速积累客户、提升规模,而业务的快速发展,又使健康险公司快速积累了数据,加快产品开发和升级,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反馈给太保产寿险公司。

“一言以蔽之, 协同发展 就是我们这个模式的奥妙所在。”孙培坚董事长说。

那么,这种模式有没有什么成功的案例呢?对此,孙培坚董事长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问题:“以我们的个人产品为例,对具有住院保险保障需求的客户,推出 心·安怡 住院保险产品,该产品在太保寿险所有41家分公司均实现销售收入,一年多来累计保费规模超6亿,获客数近70万,和寿险的长期险产品形成了较好的互补;团体产品方面,太保安联专注高端客户人群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需求,开发了高端健康保险,通过太保产、寿险各地分公司进行销售,在短时期内就为太平洋保险集团汇聚到了一批高净值的客户群,弥补了太平洋保险集团内高端健康险服务能力的空白。“

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通过三年时间,初步走上了太平洋保险集团内部协同发展的道路。面对未来,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新的关注点是什么呢?当笔者继续追问时,孙培坚董事长脱口而出:“产品!当然是产品!太保安联健康险在形成了合作业务模式后,就必须聚精会神地做好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的产品研发,我们必须结合太保产险、寿险的渠道特点和客户需求,开发更多差异化的产品,我们正在推进的数字化营运、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最后关注的核心问题也都还是产品——如何形成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关于产品,孙培坚董事长把它定义为“一切商业逻辑的起点,也是实现商业模式的最终保障。”事实上,随着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的产品越来越丰富——既涵盖商业健康险,也会涵盖创新型业务,如护理、失能等,与之相对应的,对营运的时效要求就会提高,“由于合作业务模式的营运服务流程和IT系统连接横跨了太保产险、寿险和我们多个业务板块,内部流程有断点的话,不仅影响到消费者的体验,还会影响到监管公司对我们合作公司的服务评价考核。因此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营运数字化的能力。”

谈及产品问题,孙培坚董事长依然是拿事实说话:“医疗险中有个痛点,客户交单收单、保险公司录入扫描这些长链条作业,实在太牵扯精力、时间。太保安联健康险开发的自助理赔APP,就是要拿下这个痛点。有理赔需求的客户,只要扫描病例和医药费单据,相关图像就会通过OCR系统转换成对应科目的信息,就可以直接处理理赔。此外, U享赔 医疗数据交互平台,建设和医院间数据直连,实现和医院电子化理赔处理和交互平台的联动。我们把这种数字化服务,连同保险产品一起,交给兄弟公司做推广,极大便利了客户,也缩短了我们内部营运的流程和时效。”

除了数字化服务之外,健康管理服务也是一样,“我们在保险产品中融入健康管理的内容,比如在 花样年华 的女性专属保险产品中,加入心理咨询等服务;在 爱家有约 家庭高端险中,加入远程客户经理的健康咨询服务。一方面增加了产品卖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也给了客户更多、更需要的体验”。孙培坚董事长总结说,“太保安联健康险只有把产品做好了,把产品所配套的营运服务和健康管理做好了,真正和太平洋保险集团旗下的其他板块形成差异化的能力建设,太保安联健康险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可以实现自己的商业模式”。

对于未来的发展,孙培坚董事长作了这样的展望:“太保安联健康险目前正在制订新的三年发展规划,在未来三年,太保安联健康险希望通过持续的能力建设,构建服务于整个太平洋保险集团的 产品开发平台、营运风控平台、健康管理平台 ,并大幅提升商业补充健康险和健康管理在太平洋保险集团客户中的渗透率,同时,帮助太平洋保险集团获取优质的高净值的客群。”

他引用了两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是“工匠精神”,“要坚持在太平洋保险集团的战略管控、协同发展的理念下,发挥工匠精神,聚精会神地打造、打磨好产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就像我前面说过的,产品是一切逻辑的起点,也是实现商业模式的最终保障,一定要全神贯注,精雕细琢。”其次,是“把你的后背交给你的战友”,“这是一句西方的谚语:我们太保安联健康险就是要专注于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把销售职能主要交给太平洋保险集团旗下的产险、寿险公司,这样一来,才能获取集团内其他兄弟公司的信任,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太保安联健康险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不断丰富 一个太保、共同家园 的内涵,为集约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实践。”

最后,笔者询问,对新成立的四川分公司暨华西区域中心,孙培坚董事长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和希望,他说道:四川分公司暨华西区域中心,和其他三个已经成立的分支机构一样,首要任务是支持好所在辖区太保产险和太保寿险的健康险销售和服务工作,并把一线客户和渠道的需求、反馈及时传递到太保安联健康险总部,来使我们更快速的迭代产品、改进能力。只有通过这样差异化的能力建设,太保安联健康险才能走上一条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兑现股东回报。

太保安联(太保安联是什么保险公司)-添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