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安联(太保安联和太平洋有什么关系)
“这是我个人职业生涯收获最大的几年。”
“我们公司是一颗积极创新,勇于试错的行业新星。”
“它足够专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这家被众多员工认可的企业是2014年成立的太保安联。
太保安联由太平洋保险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联手发起设立,是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
历经近五年的发展,太保安联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一直着力打造健康险的专业经营能力、持续建设医疗辅助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终于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截至2018年底,保险业务收入突破27亿元,共推出了3大健康服务品牌,上线16款健康管理产品,53款保险产品,形成面向不同收入客群,与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相结合的产品系列,满足了个人、家庭、团体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成功企业的背后往往都是员工的勤奋和付出,太保安联也不例外。
重制HRA检测模型,直付网络遍布全球
太保安联大家庭中,有在太保安联开启职场新生涯,大放异彩的资深保险从业者,还有从公司筹备期起就同甘共苦的老员工,也不乏大学毕业后首次接触健康险的职场新人。
2015年加入太保安联的蒋菁,入职前已经从事健康管理行业超过10年,谈起加入公司的原因,蒋菁说道:“我和太保、保险行业有很深的渊源,之前在美国安泰健康保险旗下从事企业健康管理服务,医学背景让我在保险公司能发挥专业特长,所以选择了保险行业。”
作为太保安联健康顾问功能区主管,蒋菁负责健康管理项目的设计、实施,健康促进活动,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业务。
在开展所有健康管理项目之前,健康风险评估是项目的起点,“我们面临的困境是可用的评估模型或问卷太长,国外的模型又不适合中国人,市场上没有可供使用的HRA。”
蒋菁没有放弃,和团队查阅了无数国外文献,经过大量数据的研究,结合常见慢病风险模型,开发了适合太保安联客户的健康风险评估评估问卷,这套问卷不仅可以评估慢病的风险,还能够提示各种健康风险因子,指导健康干预项目的开展和干预前后对照。
HRA同时开发了网页版和手机版,推出后很快受到广大团体客户的欢迎,现在已经部署在太保安联健康态APP上,服务太保安联的个人客户,指导客户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在推进业务从0到1这件事上,太保安联的员工向来干劲十足,随着太保安联的重心从企业客户逐步转移到个人保险客户,蒋菁的工作也迎来变化。
在健康管理产品的研发方面,太保安联需要研究保险客户的健康状况,研究客户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最后开发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并不断升级优化,达到健康管理效果最优,客户体验最佳的目标。
服务体系和健康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带来的,是太保安联服务客群的持续增长。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太保安联个人被保险客户增长38倍,团体被保险客户增长17倍,健康管理服务覆盖人数超过1200万。
而在医疗网络部负责医疗网络拓展及维护的吴洁,就是从健康险筹备组期间加入公司的员工之一,一路见证了公司从筹备到开业再到不断壮大的过程。时至今日,吴洁对加入公司的原因还印象深刻,“我留学回国后机缘巧合进入了保险行业,选择加入太保安联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专注健康险的太保安联又生逢其时,站在太平洋保险和安联两大保险平台上,我相信公司在保险行业一定能有所建树。”“同时有温度、有责任感,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吸引了我。”吴洁强调。
太保安联也的确没让吴洁失望。吴洁所在的医疗网络部让太保安联从无到有,在大中华地区签约近500家合作医疗机构,其中公立医院有100多家,99%为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中山医院、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等在内的各地知名三甲医院。除了中国大陆地区,太保安联的直付网络还遍布全球,持太保安联保险高端计划直付卡的客户甚至可以在美国70多万家医疗机构实现见卡直付,享受免付现金服务。
“为了和签约医疗机构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我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定期拜访和培训合作医疗机构,协助客户进行门诊专家的预约,甚至加号、住院床位的安排。”吴洁说。
2018年太保安联成为业界医疗网络建设速度最快的保险公司之一。
吴洁还清楚地记得,医疗网络部曾收到的一个棘手需求:一位产险高端客户肺炎高烧不退,需要健康险医疗网络部门立刻安排客户住院。现实情况是各大三甲医院床位非常紧张,无门诊直接住院也让医院十分为难,最终,凭借太保安联长期与各医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医疗网络部合作的华东医院在外科病房借了一个床位让该客户住院及治疗。
在吴洁看来,最大的成就感无疑来自两方面:“成功签约一家三甲公立医院以及服务客户于危难时刻。”医网工作让她一待就是五年,从一名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老员工。
如果说蒋菁、吴洁负责的产品和服务是公司发展的内驱力,那么市场和销售一定是排头兵。做好市场和销售的前提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而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是太保安联的服务宗旨。
相比较而言,面对一家新开业的公司,客户对销售人员的拒绝是直观的,因此让客户对太保安联认知度提升的任务似乎更加艰巨。太保安联创立第一年,市场不知道太保安联是谁,主要业务是什么,每一次销售推动都困难重重。
北京分公司直销一部经理马歆怡回忆,“当时北京分公司只有我和另一个销售人员,我们白天跑渠道,晚上处理文案,把困难和业绩指标转化成销售路径和方法,大年三十前一天仍坚持在岗位上,最终第二年实现了业绩增长。”
伴随着太保安联的业务从团险拓展到个险,马歆怡团队在个险业务的推动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在市场上积极开拓更多的互联网线上业务合作渠道和大数据公司,在对接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寻求更为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和产品创新,覆盖更多中高收入人群和年轻人。
通过一线销售和后援支持部门的努力,市场对太保安联的定位越来越清晰,明确了太保安联是一家专业提供个人和团体保险保障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公司。
占领健康险主流市场,规划下一个五年
太保安联在集团内部的定位是产品创新中心、营运风控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通过和太平洋保险旗下的寿险、产险公司合作,太保安联完成了销售模式上的创新,充分利用集团在产险和寿险上积累的销售机构和客户资源,专注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产品的开发,风险管控和技术输出。
这种协同发展模式在太保安联内部被称为“合作业务模式”,在“合作业务模式”基础上,太保安联迅速在上海、北京、广东和四川设立了分支机构,实现覆盖全国四大区域中心的布局。
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薛咏贤认为,市场上的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太保安联能够突围主要是在服务上进行创新,让服务和场景有更好的结合。比如“乐享百万”这款产品,考虑到客户在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时资金压力比较大,太保安联为客户提供了住院垫付服务,在客户住院前、住院中、出院时都可以寻求太保安联的支持。
从毕业起就在太保寿险工作的薛咏贤,在太保寿险耕耘了十多年,健康险公司开始筹备之后,薛咏贤加入了太保安联。深谙寿险产品开发、业务推动、销售队伍管理工作的她,成功把寿险的销售管理框架和架构复制到了健康险上。
上海和北京作为健康险主流市场,是太保安联重点关注的城市,薛咏贤对上海市场的表现有更多期待和要求: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升级、优化,通过产业链条上的创新推动业务的发展,在上海这个主战场上发出太保安联的声音。
太保安联总经理陈巍表示:“公司将依托健康产业政策优势,搭建健康产业链,升级智能化服务体验,形成核心竞争力。”
太保安联董事长孙培坚认为:“健康险将迎来‘蓝海式’发展,在国家推动加快发展商业健康险的大背景下,太保安联将始终坚持保险产品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深耕商业健康保险领域。”
注:此文为中国保险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