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首付汽车贷款(首付贷款买车划算吗)

添财网 11-15 10:04 83次浏览

零首付汽车贷款(首付贷款买车划算吗)-添财网

买车可以贷款,可你听说过“零首付购车”么?新吴警方近日破获了无锡首起“零首付购车”贷款诈骗案,揭开了看似贷款纠纷背后的违法行为。

怪异

不会开车的小夫妻贷款买车

23岁的路某和28岁的甘某是一对来自辽宁的小夫妻,他们贷款买了一辆小轿车,按照与银行的约定,每月要归还4000元贷款。可之后两人一直不还钱,银行工作人员找到他们后,发现抵押的汽车不见踪影,就把他们带到新吴公安分局,请求民警帮助破案。

刚接到报案时,经侦大队民警觉得事情看起来是一起经济纠纷,应该由银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小夫妻还款来解决。但是通过对银行提供的贷款资料审核,发现里面存在问题。银行提供的资料上显示,甘某和路某有一套80多平方米的高档小区商品房,两人都在一家纺织企业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而且有明晰的银行流水,可是这些看起来正常的资料,与民警实际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对不拢。贷款人甘某和路某属于典型的“四无一有”人员,即无固定工作、无社保缴纳记录、无银行流水、无汽车房产,并有多次网贷记录并逾期。资料和真人信息的不一致,使两人嫌疑上升。而且,这对小夫妻都没有汽车驾驶证,没有驾驶证买了汽车干什么用呢,这点在民警看来显得特别怪异。

民警对甘某和路某进行了一些询问,他们承认向银行贷款的事情,并且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称是通过小张等多名中间人连续介绍后,在一家汽车贸易公司帮助下办理贷款。民警问他们提供给银行的资料是怎么来的,两人表示银行收到的材料都是假的,所有手续都由汽贸公司办理,而且汽贸公司贷款承办人表示会帮助他们归还贷款。民警问他们汽车去哪里了,小夫妻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民警听后疑惑进一步加深。

曲折

10名相关人员说法不一

警方初步认为,甘某和路某可能涉嫌骗取贷款,于是对此事进行立案侦查。在调查中,民警又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通过车架号码、发动机号查询车辆情况的时候,发现小夫妻贷款购买的汽车是没有天窗的。但是根据银行提供的资料,两人贷款购买的是一辆高配版的汽车,应该带有天窗。由此分析,小夫妻实际购买的车可能是低配版车,那么贷款了高配版车的钱去买低配版车,中间差价的钱又去哪里了呢?

甘某和路某文化程度都比较低,说话颠三倒四,并且无法提供出中间人的真实身份,只提供了小张的手机号码,说是由他牵线去找了汽货公司办理材料。民警之后一路查找,循线找到张某等多名中间介绍人,最后才查到是冯某和浦某开设的汽贸公司在操办手续。

把这起案件10名相关人员全部找到后,警方发现他们每个人说的话都不一样。所有人都要把责任往其他人身上推,辩称这是正常的汽车贸易和中介服务。特别是经营汽贸公司的冯某,不配合调查还态度嚣张,认为民警插手经济纠纷,表示要投诉警方。

突破

连夜搜查出假冒工资收入证明

案件疑点重重,可侦查陷入僵局,办案民警转换思路,围绕假资料入手展开侦查。经过调查,民警发现甘某和路某以前的工作情况和经济背景,核实到两人长期经济拮据,根本无力偿还贷款。民警还在冯某和浦某两人的手机上,发现了一些涉及资料造假的聊天记录。警方随即连夜对两人的公司和住所进行搜查,查到了一些假冒的工资收入证明、假冒的房产证复印件以及假冒的银行流水单等。面对这些搜查出来的物品,冯某和浦某两人终于不再狡辩,如实交代出所谓的“零首付购车”是怎么操作的。而路某和甘某面对证据,也很快说出了实情。

所谓的“零首付购车”,并不代表没有首付,而是购车人不要向汽贸公司支付首付款,但是从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要求有首付款支付记录,怎么做呢,造假!

这起案件中,嫌疑人伪造了一笔4万多元的刷卡单,表面上看甘某和路某支付了购车首付款。然后冯某等人在明知道这对小夫妻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帮他们准备工作证明等各种假材料,帮助他们到银行申请贷款。在参加当面审核之前,汽贸公司还给小夫妻进行培训,教他们怎么应对银行的提问。银行的审查比较简单,而嫌疑人为了最大化牟利,向银行申报要购买一辆高配版汽车,其实是打算用贷款去买低配版汽车。

银行的12万元汽车贷款发放到位后,汽贸公司用这笔钱进购了一辆低配版汽车,而据民警调查发票等发现,这辆汽车价格低于10万元,汽贸公司已经从中捞了第一笔好处。汽车到了以后,汽贸公司仅仅让小夫妻在汽车面前拍一张照片,证明收到了汽车,然后小夫妻和冯某、浦某就开始想方设法把这辆汽车处理掉。他们通过中间商把汽车以抵押车、黑车的名义转手,很快以6.8万元的低价把这辆新车卖了。6.8万元中有4万多元被汽贸公司拿走,1万多元是手续资料成本,剩下1万多元给了小夫妻。

隐蔽

犯罪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

目前,嫌疑人甘某、路某夫妇,参与事情较多的第一个中间人张某,以及汽贸公司的冯某、浦某,都涉嫌贷款诈骗罪进入司法程序处理。

据了解,张某是一名送外卖人员,小夫妻通过朋友的朋友介绍认识他。民警指出,这起案件的中间人都是私下介绍,他们之间都是利益关系纠葛。所有的中间人其实对“零首付购车”都不知道细节,想的都是要从中获取好处。为保证个人利益,每个中间人在提供相关协助时,对甘某、陆某和前一个中间人都提出不同的利益分成要求,并隐瞒自己和后一个中间人的身份,防止其他人拿好处时将自己甩掉。等到事情进行到最后的时候,这些中间人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而且可能会东窗事发,于是好处也不要,留下小夫妻和汽贸公司一股脑撤退了。

从经侦部门了解到,贷款诈骗案件手法十分隐蔽,嫌疑人利用银行审核贷款中对所购汽车配置审核不严格的漏洞来骗取贷款,即便精明的银行贷款审核人员,在没有对所购买汽车型号和配置进行详细审核情况下,也很容易被欺瞒。整个犯罪过程涉及汽车贸易、银行贷款、税务等多个专业领域,贷款承办人利用正常汽贸公司“零首付购车”的噱头,在实际不支付首付的情况下,利用虚假材料申请贷款,外行人很难抓住关键节点。如果不仔细分辨,很容易当成是普通的经济纠纷。

警示

不要追求能力范围外高消费

甘某和路某这对夫妻,平时就打打零工,之前曾贷款买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而这一次他们的初衷是弄点钱,为了钱不在乎方式。当听说可以办到汽车贷款时,他们没有顾及太多,支撑他们走到最后的,是内心对金钱的膨胀欲望。小夫妻实际到手是1万多元,不过这起案件案值是12万元,他们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事后这对小夫妻所说,如果早知道钱拿得这么少,打死也不肯干,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民警表示,他们并不像自己所说的那么无辜,因为从一开始,两人就没想要偿还贷款。

现在市面上“零首付”购买五花八门,听上去很美,但一些其实风险很大。经侦部门接到过一些“零首付”买车买房的警情,有的贷款人最后背了一身的巨额债务,跑到公安机关哭诉自己被骗了,还不出钱。据悉,最初的一些“首付贷”,是小额贷款公司为解决贷款人拿不出钱的窘境,帮忙周转和顺利办到银行贷款,可是后来慢慢地变味了,有的变成公司从中赚取大量利润,债务由贷款人背负;有的变成公司和贷款人联手欺骗银行。而不管如何,事发后贷款人都是逃脱不掉的。对此民警提醒市民,一定不要怀有天上掉馅饼的心态,应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消费,特别是不要追求名表、名包、购车、购房等超出能力范围的消费,同时也要警惕市面上一些“零首付”贷款,以防掉入陷阱。

链接

贷款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按照《刑法》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晚报记者 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