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概念异构体分为哪几类)
为了帮助大家看懂这个案例,我将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以同分异构体为例》的第三部分:教学创新点剧透一下:
(1)基于同分异构体知识体系,教师创造性地提出书写同分异构体的逻辑方法——n价基团。有机物基团中,有且仅有一个位置没有被确定的,我们就称之为一价基团,如-X,-COOH等;如果有且仅有两个位置没有被确定的,我们就称之为二价基团,如-O-,-COO-等;类似还有三价基团和四价基团等[6]。运用n价基团把等效氢法、基元法、定一议二法、组合法、中心基法和插入法逻辑关联起来,化繁为简,进而实现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结构化,为学生解决同分异构体问题打开新视角。同时,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教授推断和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做到同分异构体的精准教学。
(2)以学生为本,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开展深度学习,需要牢牢把握深度学习四要素——挑战性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持续性评价,并在教学设计中一一落实。特别是把四要素内在关联,变成教学设计的框架[7],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细心琢磨。本节课以同分异构体为挑战性学习主题、以掌握同分异构体的认知模型,发展学生宏微结合、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为深度学习目标;以丁烷卤代物为主线探究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为深度学习活动,开展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关于同分异构体的知识和思维水平的持续性评价。
(3)巧设习题,环环相扣。精选习题和节选高考题,评价学生同分异构体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模型运用;巧用丁烷卤代物对同分异构体进行探究,依据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关系层层深入,设置变式,引发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前两道微习题可以检测学生对不饱和度和等效氢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智勇冲关四道题,分别从等效氢,不饱和度这两个知识点切入进行二度检测和巩固,对微课环节进行补救;以丁烷卤代物为实例对同分异构体进行探究,C4H9Cl→C4H8Cl2→C4H8ClBr为一个阶梯,探究顺序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巧妙呈现一个取代物、两个相同的取代物和两个不同的取代物,学生根据取代物的由少到多去联想、调动、激活以往的经验,对同分异构体的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在教师推送的思维导图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掘地三尺中三道高考题节选分为以一价基团、二价基团和三价基团的思路进行呈现,精准对接等效氢法、定一议二法、插入法和中心基法等,有助于学生运用同分异构体的思维模型,体验建模与用模的统一。
(4)信息化教学带动深度学习的节奏。教师将信息技术(希沃易课堂、白板5、kingdraw等)、化学学科教学内容(同分异构体)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三者进行有机整合起来,合理安排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课前发布微课,把简单且基础的知识(不饱和度和等效氢)放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为深度学习的开展搭建“脚手架”;教师通过希沃易课堂教师空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细节,包括班级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学生的个性问题,根据数据反馈,诊断知识目标达成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进度和设置教学难度。限时检测,及时补救必备知识,适时的过程性评价是促进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抽选、拍照上传、发表观点,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深度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关注学生课后个性化补漏和进行知识盘点复习,为学生推送时间胶囊,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一致性。